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堂 > 正文

《澎湃新闻·上海书评》编辑黄晓峰来校作学术讲座

新闻来源:人文学院点击数:更新时间:2025-05-19

5月15日上午,《澎湃新闻·上海书评》编辑黄晓峰先生应人文学院邀请,于1104教室作“幽明一理——《子不语》中所见的清代幽冥世界的基层治理”主题讲座,人文学院张呈忠教授主持讲座。

黄晓峰是知名文化学者,在文化史和民俗学方面造诣颇深,出版著作有《见鬼: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阅读笔记》《天下无鬼: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里的鬼与精怪世界》。在本次讲座中,他主要以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的笔记志怪小说《子不语》为桥梁,介绍古人眼中的幽冥世界以及幽冥世界同人间的关联。

讲座伊始,黄晓峰借用古代文献,简明地阐述了“幽”“明”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幽冥世界基层治理的概念。通过《搜神记》《夷坚志》《阅微草堂笔记》等文献,他详细介绍了从汉魏至明清冥府与冥官的演化历程,展示了从古至今冥府是怎么在古人眼中由天庭、星宿转变为地府,且由顶层到基层逐渐世俗化、平民化并最终融入基层治理和实现教化作用的。随后他结合《祭乡厉文》重点讲述了城隍信仰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洪武城隍祭祀新制的历史意义,分析了明太祖封城隍神是如何从国家祀典角度出发,实现了祭祀形式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理论化。

紧接着,黄晓峰结合《陈廷嘉子不语》一书,通过对文献中具体案例的细致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清代幽冥世界在现世救赎功能上的淡化,而它自身所展现的日常生活世界却进一步凸显。在他生动的讲述中,可以发现清代幽冥世界同样具有完备的官僚体制,具有回避制度、司法诉讼和行政网络,冥官也和世人一样拥有日常的生活,拥有情感与欲望。他特别强调,《子不语》中所透露出的这些制度信息,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作者的潜意识而书写,而非有意识地建构。

讲座临近尾声,黄晓峰热情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提出了自己关于古代志怪小说的看法,并借此谈到了一些有趣的“都市传说”。

活动现场

“幽明一理,人所不及治者,鬼神或亦代治之,示不测也。”从古籍中不难窥见,幽冥世界具有高度集权管理、监控网络发达、儒家化治理以及世俗化与生活化等特征。黄晓峰编辑从多方面展现了古人眼中的幽冥世界,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且深刻的中华传统文化课,引发了大家广泛的思考与讨论。


文:陈廷嘉/图:邓佳笛/审核:罗争鸣、陈隆升/责任编辑: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