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同浩,医药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官能化二氟烷基鏻盐的设计及其参与的自由基反应研究”,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主要任教《波谱学》《有机化学实验》等课程。担任21制药工程1、2班班主任。
以人为本,凝聚班级向心力
朱同浩深知,班级管理不是“一言堂”,始终践行民主理念与人文关怀,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置于首位。面对21制药工程1、2班合并后人数较多的情况,他创新管理方式,通过民主选举组建班委团队,并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指导他们明确职责、服务同学。他常说:“班干部不是管理者,而是服务者。”在他的引导下,班委们主动策划班级活动、搭建师生沟通桥梁,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此外,他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指导。例如,鼓励擅长实验的学生参与竞赛,引导理论扎实的学生深入科研。在课外,他积极参与学生的趣味运动会、团建活动,与学生一起运动、交流,在轻松的氛围中拉近师生距离,增强班级凝聚力。这种尊重学生主体性的管理方式,不仅体现了他的组织智慧,更展现了他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真正的班级管理不是约束,而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性与归属感。
躬耕科研,以身作则树学风
作为班主任,朱老师深知学术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他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全方位引导学生踏上科研之路。他不仅定期组织学术讲座,邀请领域专家与学生交流,还主动推荐优秀学生进入实验室,激发他们对科研的热情。为了更加明晰学生的方向,他亲自带队科研项目,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1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1项及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1项。
他的办公室总是向学生敞开,无论是文献查阅的困惑,还是数据处理的难题,他都会耐心解答,甚至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逐字修改论文。在他的带动下,班级学术氛围浓厚,多数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多名学生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授权。朱老师对学术的热忱与坚持,以及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着学生,真正实现了“师生共进”的科研育人目标。
倾心守护,护航成长之路
在日常生活中,朱老师始终以亦师亦友的身份,陪伴学生度过大学每一个关键阶段。他坚持每周抽出时间与学生“一对一”谈心,从学业压力到生活琐事,他都耐心倾听,并以过来人的经验给予建议。无论是职业规划、考研深造还是出国留学,他都会给予学生最中肯的建议和帮助,助力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在阶段性成长规划上,他每学期组织班会,带领学生复盘学习成果、调整目标,并针对考研、就业、留学等不同方向,提供个性化指导。
在21制药1、2班的同学们眼中,朱同浩老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这种真诚的态度让学生们对他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积极向上的度过大学里的每一天。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学生笑称他是“全天候守护”。这种全程陪伴的育人模式,源于他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他常说:“我的责任不仅是送你们毕业,更是陪你们找到人生方向。”正是这种双向奔赴的关怀,让学生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拥有了面对未来的底气与温度。
作为班主任,朱同浩老师以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满腔热情,为学生们的大学生活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他注重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始终以学生的良师益友为目标, 为他们的成长指引前进的方向。在朱老师的带领下, 学生们在大学中不仅学到了知识, 更收获了成长与关爱, 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