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学院/高等研究院曹轩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大类小类均一区,TOP期刊,IF: 12.2)发表了题为“Deep learning-assisted detection of psychoactive water pollutants using behavioral profiling of zebrafish embryo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从行为毒理学角度出发,创新性地将深度学习与斑马鱼胚胎行为分析相结合,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精神活性水污染物检测方法。研究团队受到毒理学"生物标志物"理念的启发,创造性地提出将斑马鱼胚胎的运动轨迹作为污染物暴露的"行为指纹"。研究发现,不同的精神活性物质能够诱导斑马鱼胚胎产生独特的行为模式,从而作为特定污染物的生物标记。通过深度学习模型的可解释性分析,研究团队进一步探讨了精神活性物质作用机制与行为模式之间的关联,为评估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新视角。医学院/高等研究院青年教师朱亚博士为该论文的唯一第一作者,曹轩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通讯作者。
医学院/高等研究院曹轩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中科院小类一区,TOP期刊)发表了题为“Network pharmacology, molecular docking and biological verification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anti-prostate cancer mechanism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使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等生物信息学技术,挖掘雷公藤作用于前列腺癌的潜在活性成分和药物靶点,系统性地建立了雷公藤抗前列腺癌的药物靶点网络和PPI网络,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验证了雷公藤的关键活性成分雷酚萜靶向AKT和p65发挥抗前列腺癌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揭示雷酚萜是一种潜在的抗前列腺癌症药物,作为p-AKT和p65的靶向抑制剂,可以抑制前列腺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这为今后开发雷酚萜作为抗前列腺癌候选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台州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桑亚洲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医学院/高等研究院青年教师胡岳博士为并列第一作者,曹轩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通讯作者,台州学院为该论文的第一单位。
医学院/高等研究院曹轩教授团队在药理学国际知名期刊《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发表了题为“Corynoxine Triggers Cell Death Via Activating PP2A and Regulating AKT-mTOR /GSK3β Axes in NSCLC”的研究论文。
钩藤是中医和壮族、瑶族等民族医学的常用药材,柯诺辛碱是大叶钩藤的茎和枝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柯诺辛碱对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在体外细胞和荷瘤裸鼠模型中,柯诺辛碱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H1975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能够显著抑制A549和H1975的细胞增殖,以浓度梯度依赖性诱导A549和H1975在G2/M期发生周期阻滞,并进一步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同时,研究发现柯诺辛碱处理细胞明显地激活了PP2A的活性,并下调了CDC25C、AKT、mTOR等信号通路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台州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侯国庆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医学院/高等研究院曹轩教授和医学院胡琼莹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以上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81974468、82473945)、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LGF21H200005)、台州市科技局(24sfa03)、台州学院校立医学专项(2023XY01)、台州市抗癌协会癌症专项研究项目(TACA2025-A02)、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2024R435A014)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分别为: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24029376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78874124013709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06295224000935?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