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商学院开展三门县选调生赋能乡村振兴实践观察活动

新闻来源:商学院点击数:更新时间:2025-07-18

为深入学习乡村振兴战略、把握基层治理机制,商学院“学子观基层·青年兴三门”——基层先锋三门县选调生赋能乡村振兴观察团通过实地走访三门县7个乡镇10个村落,聚焦当地选调生群体,记录他们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民生服务等方面的具体实践,挖掘其在推动三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与榜样力量,展现青年干部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担当作为,为我校在校生提供基层就业启示。

电商助振兴。海润街道涛头村把“青蟹”做成电商爆款,通过建立共富工坊、聘用返乡青年做主播、线上直销等方式,实现蟹价翻番且供不应求。塘口装物联网监控品质,村民以塘入股享分红,一只青蟹撬动了乡村振兴。珠岙镇山岙村依托“云茗共富工坊”直播间,不仅让当地的云雾茶成为该村的名片,成功迈向品牌化的高端赛道,更让茶农实实在在受益,户均年增收达2.6万元,电商的力量正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1F981

参观直播现场

参观云茗共富工坊

文旅兴乡村。海润街道后林村通过打造“后林小栗”景观带、千年古樟群等文旅地标,培育“乡创+”产业集群,引入露营、咖啡、民宿等多元业态,同时以“后林小栗”为IP,通过新媒体矩阵提升知名度,构建村集体与村民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了从困境山区村到文旅共富示范村的转变。蛇蟠乡黄泥洞村通过打造石屋古村、网红花海等打卡点,开发渔旅融合项目,改造石屋为高端民宿,形成夜市、民宿、研学复合型旅游模式,打造“渔旅融合共富工坊”,通过电商直播和“蛇蟠岛”区域品牌销售农渔产品,走出一条渔文旅交融的共富之路。亭旁镇融合“浙江红旗第一飘”红色旅游资源与古村资源,打造红色精神讲习所、红色主题餐厅等,改造95套徽派建筑建成红色主题民宿理想村,并引入“冇事咖啡”、窑烤面包工坊等新业态,丰富红色旅游内涵,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活动合影

实践队队员与驻村选调生座谈交流

科技赋新能。健跳镇三核村光伏产业以“立体利用、多元收益”为核心,依托206亩荷塘打造“渔光互补”项目,实现“发电+养殖”双赢,该项目既提升土地综合效益,又为村集体和农户增收,还助力“零碳示范村”建设,是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健跳镇蟹公寓采用“一蟹一户”的立体分层模式,模拟人工洞穴,契合青蟹生物习性。通过室内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系统,实现水质全循环、管理便捷化,还能做到零污染零排放,实现品质与身价双双跃升,开启乡村振兴新路径。

参观蟹公寓

此次实践活动让我们看到了身处基层的选调生们的价值不仅在于“做实事”,更在于以其知识、视野和活力,为乡村注入“新思维”。他们既是政策落地的“执行者”、产业发展的“推动者”,也是人才培育的“组织者”、文化传承的“守护者”,更是基层治理的“创新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三门调研告诉我们,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青年学子将在实干中成长,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光芒!


文:周婉彤、赵之遐/图:杨阳、吴碧琦、赵之遐/审核:马斌、陈斌岚/责任编辑: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