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电子与信息工程(大数据)学院张长江教授受邀在第二十一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上作报告

新闻来源:电子与信息工程(大数据)学院点击数:更新时间:2025-05-06

近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张长江教授受邀参加在湖南长沙举办的第二十一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NWTC-XXI),并在会议特设“AI+台风”专题作题为《Deep Learning and Wavelet Transform Combined with Multi-Channel Satellite Images for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Estimation》的学术报告,展示了我校在热带气旋智能监测预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与会同行的广泛关注。

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与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气象学会台风专业委员会和亚太台风研究中心承办,湖南省气象局、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协办。特邀亚太台风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办公室、澳门地球物理气象局以及香港天文台的代表参会。会议特设“AI +台风”专题及圆桌论坛,成为全场的焦点,围绕“物理规律与AI深入融合”“AI方法未来发展的方向”“AI对于台风研究与业务的机遇和挑战”等话题展开研讨。专家指出,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台风预报预测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可有效弥补传统数值模式在数据处理和快速推演中的短板,通过机器学习挖掘历史台风数据规律,结合多源观测信息,有望突破预报“盲区”。与会专家还聚焦“台风监测预报预警关键技术”“台风机理和台风模式研究”“台风灾害影响评估与风险防范”“台风观测与资料整编”和“台风气候与气候变化”等五大核心议题展开多维探讨。

“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自1972年首届会议召开以来,始终是我国台风科技领域的风向标。该系列会议每2至4年举办一届,旨在搭建全国台风领域的合作交流平台,组织台风领域前沿课题和热点话题的集中研讨,促进人才队伍培养和成果转化,推动台风学科发展和业务技术进步。

报告现场 

在本次会议中,张长江教授围绕基于多通道卫星资料结合深度学习技术的热带气旋定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通过融合红外、水汽、微波资料结合深度学习和小波变换的热带气旋定强方法。这一成果能够为当前热带气旋客观智能定强提供一种新的手段,为我国防台减灾提供技术支撑。该研究受到与会专家,尤其是国家气象中心和中央气象台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的高度关注,认为该成果在提升我国热带气旋客观定强和预报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展示了我校在应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方面的实力。


文:冯陈芙/图:张长江/审核:张石清/责任编辑: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