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 > 正文

多维发力 打造语文教师育人新模式——台州学院人文学院以学情分析能力培养为基点的语文教师一体化培养实践

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点击数:更新时间:2024-11-12

台州学院人文学院立足中小学教师教学关键能力培养,从语文教师职前培养出发,以学情分析能力培养为基点,构建了语文教师学情分析能力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通过校地合作,架设职前与职后的桥梁,把学情分析能力的养成贯穿语文教师培养全过程,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自2012年开始,在台州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和浙江、江西等省份的100多所中小学开展协同实践与教学实验。该模式运行12年来,在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关键能力的职前与职后相互衔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筑基固本建体系,把稳专业育人“方向盘”

系统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多维、精准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发展。新修订的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了八大实践环节,涵盖教育调研、表达技能训练、师范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毕业论文及专业研学,均按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把学情分析能力训练融入实践教学各环节,实行紧密型的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在全体师范生参加基本技能训练(分组指导—训练—考核)的基础上,举行学院、校级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并选拔25—30名师范生入围“名师摇篮”,参加省级、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集中强化训练。通过“以教促练”与“以赛促练”两个连续的阶段,大力提升以学情分析能力为核心的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促进职前与职后的紧密衔接。构建学情分析“三坊一体”机制,以语文教师学情分析能力为核心,包括分析方法训练、教学内容选择、学习活动设计3个工作坊,一体化运行,形成递进式的学情分析能力提升路径。

融合资源造平台,铺就多维发展“高速路”

探索数智化赋能,畅通多元发展通道。为了增强工作坊的紧密性,学院依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融合校内外各类教学资源,构建了“三站一库”的学情分析能力转化平台,即高校教授博士驻中学工作站、中学特级教师(名师)驻高校工作站、“名师摇篮”卓越教师培养流动站和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资源库,旨在促进学生所学知识向关键能力转化。通过“三站”打通“三条通道”。建设了5个高校教授博士驻中学工作站,打通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走向中学教学一线开展合作研究与指导师范生教学实践的通道;建设1个中学特级教师(名师)驻高校工作站,打通中学一线教师走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堂开展教学的通道;建设1个“名师摇篮”卓越教师培养流动站,打通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通道。通过“一库”连接“两维空间”。建设1个融合创新的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开发了100个中学语文教学案例、100个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案例、100个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训练案例等,通过互联网和“学习通”等方式拓展线上与线下两维空间,优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学情分析能力提升。

配齐建强聚英才,构筑教学队伍“蓄水池”

强化教书育人能力,建设“名师摇篮”指导团队,精准提升师范生学情分析能力。学情分析工作坊指导团队是在“名师摇篮”卓越教师培养流动站(创建于2012年)的基础上组建的,“名师摇篮”是台州学院人文学院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的流动式实践教学平台,2017年被列入浙江省师范教育创新工程项目,2021年获批浙江省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首批建设项目立项。指导团队由高校、中小学骨干教师组成,“双师型”特色明显。一是与中小学合作,建立了30个中小学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在每个基地设立了学情分析工作坊,精选优秀骨干教师和名师担任工作坊指导教师,现有中学特级教师8名、台州市名师15名、优秀骨干教师30名。二是以台州学院师资为基础,聘请全国师范院校学有专长、经验丰富的“国培计划”专家,形成高校专家团队,现有成员包括语文学科专家5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家10名、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计专家3名。三是由“名师摇篮”已入职的历届学员组成“反哺式”指导团队,这些成员经过工作坊的职前阶段学习训练,入职之后逐步成长为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现有80名成员进入指导团队,这批成员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特色尤为明显。

立足新时代,台州学院人文学院将继续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教书育人能力,努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发布于2024年11月12日《中国教育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11/12/content_144749_17978882.htm


文:/图:/审核:/责任编辑: